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体态出现疼痛,竟然是因为它!
体态出现疼痛,竟然是因为它!

呼吸系统是人体九大系统中的重要系统之一,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肺是吐故纳新的器官,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是维持全身细胞功能必不可少的。

但是,如果把呼吸仅仅当作我们获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途径,那就低估了它对我们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呼吸的内在机理以及呼吸如何影响骨骼肌系统的平衡从而改变我们的体态。


1、呼吸的种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呼吸的机制。
呼吸时通过肺的扩张和收缩实现的。肺位于胸腔内,吸气时,胸腔扩张,肺部扩张,使得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空气进入肺中;呼气时,胸腔收缩,肺部收缩,挤出肺内的空气。

肺的扩张和收缩与胸腔的扩张和收缩是一体的,而胸腔的扩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提肋,二是膈肌下降。


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是生活当中经常听到的两种呼吸模式。

胸式呼吸是主要依靠肋骨外扩和上下运动的呼吸模式,腹式呼吸则主要通过膈肌的上下移动与腹腔的扩张和收缩。

一般来说,胸式呼吸能够使呼吸更深,大家可以试着做一个深呼吸,感受下胸腔的扩张,所以在运动时,比如跑步,我们需要更充足的氧气供应,因而更多采用胸式呼吸;而腹式呼吸,没有大幅度的提肋,主动肌做功少,因而在能量使用上更经济,正常情况下,腹式呼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呼吸模式。

参与呼吸的器官主要有:鼻腔、胸腔、腹腔、肺部

参与呼吸的肌肉主要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大肌、胸小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腹壁肌、膈肌

在呼吸时候,气体在交换过程中会带动肌肉和筋膜参与运动。

吸气阶段的主动肌是膈肌、肋间外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

其中,膈肌是将腹腔和胸腔分隔开的穹窿状扁肌,是吸气时最主要的主动肌。

膈肌收缩会引起中心腱下降,从而使胸腔全方位扩展(向上、向下、向两侧)。


呼气阶段的主动肌是腹横肌、肋间内肌。
呼气时,膈肌放松,腹横肌收缩,腹部向内收,同时盆底肌和多裂肌始终保持等长收缩状态,腹内压提高,使得中心腱上升 ;肋间内肌收缩,将肋骨向下、向内拉。两种力量最终使得胸腔收缩,肺部收缩,吐出空气。

一般来说,成年女性的肺容量为3.5升,肺活量(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为2.5升。也就是说,尽全力向外呼气并不能把肺内的气体全部排出,里面仍残留有1升左右的空气。


2、受限的呼吸模式

首先腹部核心肌群不够活跃,过于松弛,使得呼气时腹部不能充分收缩,腹内压较低,膈肌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肺部收缩受限,更多的空气残留在肺中。
然后,吸气时,吸入空气量减少,即呼吸变浅,氧气摄入量减少。

由于身体耗氧量并没有变化,因此身体作出了适应性地调整。一方面,呼吸频率加快,心跳速度加快;另一方面,肋间外肌、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等提肋肌群更多参与到呼吸中,扩张胸腔。


久而久之,体态逐渐发生了更深远的变化

上述的一系列变化导致膈肌包围的穹窿区域体积的缩小,最后导致了受限的呼吸模式。


对比左右两个体态,受限的呼吸模式下,肋骨长时间外扩、上抬,颈椎和头部向前倾斜,肩关节上抬并内收,腰椎曲度增加,骨盆前倾。

最终导致身体重力线倾斜和扭曲,各主要关节,从上往下依次是颈椎、肩关节、腰椎、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足都会发生适应性地改变,造成多种体态问题。
常见的三种主要体态问题:上交叉综合征、下交叉综合征、旋前变形综合征。

呼吸模式受限是发生这些体态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呼吸模式的调整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比如久坐等不良习惯会导致部分肌肉的过度使用和部分肌肉的过度松弛,使得肌肉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受限的呼吸模式即是这种不平衡的原因,又是结果。

也就是说呼吸和体态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关系,因为呼吸肌和维持体态的肌群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受限的呼吸模式和糟糕的体态会形成恶性循环,持续时间越长,负面影响越大,最终导致疼痛和各种病症。


为了防止体态持续破坏,愈发严重,首先要先将呼吸调整,下一步在对体态进行调整


骨正筋柔气血通,筋柔骨正形体美。